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

神經痛的大腦功能性變化



神經痛是指體感覺系統因疾病或受傷造成的疼痛,與一般發炎導致的疼痛不同,服用NSAIDs類止痛藥(如市售的伊普芬)並無法止痛。周邊的疼痛訊息由dorsal root ganglion細胞傳遞給spinal dorsal horn細胞,再往上傳遞到大腦,而疼痛這種感覺只在大腦裡形成。現代的腦部功能性影像系統,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在神經痛時,大腦產生了什麼變化。我們使用正子造影,搭配作為追蹤劑的放射性葡萄糖,比較大鼠在神經痛時腦部有什麼變化,以及注射臨床使用的止痛藥gabapentin (GBP),這些與疼痛有關的區域有什麼改變。首先我們將大鼠的坐骨神經局部結紮,產生明顯的神經痛症狀。接著以不同的實驗設計,掃描大鼠的腦部葡萄糖代謝率。可知神經痛會使腦部的島狀皮質、丘腦及小腦代謝率增加,而給予GBP後,丘腦及小腦代謝率回到基準值,而前額葉皮質的代謝率特別下降。正子造影提供我們一個整體的疼痛腦部變化地圖,未來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改變的區域進一步研究神經痛的機制。

參考資料:
Lin HC, Huang YH, Chao TH, Lin WY, Sun WZ, Yen CT. 2014. Gabapentin reverses central hypersensitivity and suppresses medial prefrontal cortic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rats with neuropathic pain. Mol Pain 10: 6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